灵感源自台北盆地的地貌起伏,《山水情深》将“山水之势”转化为器物的节奏语言,让壶的形与意、光与影,如山水相依般自然流动。壶盖与壶口之间的波纹边缘如山峦绵延,层层递进;白瓷清润的光泽映照出“山光水色”的柔和律动,光影交错间,仿佛晨雾掠过山谷。
壶嘴隐藏于结构之中,使倒水成为含蓄的展演,让“无影交融”的设计语言在使用中悄然显现。这种不着痕迹的过渡,是对“纯真清静、无声参入”的体现——外形简洁,内含深意与节奏。
壶身线条从低起高收,曲折有度,不是装饰,而是对山水精神的再造:静中有势,稳中带流。当热水注入,茶香随气上升,光影在瓷面游走,如水动山行,让人在片刻之间感受到“相敬如山,相迎似水”的气度。器物与使用者的互动成为一种无声的对话——既有尊重的距离,也有流动的共感。
侧边把手的设计尤为关键。它既像山脉延伸,又似溪谷环抱,由宽至窄、由厚至薄,兼具结构张力与手感轻盈。执壶时,手势与曲线自然契合,倾注之间呈现“和谐均衡”的节奏感。这不仅是工艺的极致控制,更是心境的对应:随手而动,随景而安。
《山水情深》呈现的是一种可居可观的“器物异托邦”——人在器物之间,于日常中得片刻清宁。它不仅再现山水的形,更唤起人心的境,使品茗成为一场关于节奏与敬意的冥想。这正是“器・度”的精神:以形制丈量心境,以节奏平衡感知,在一盏茶的时间里,让山与水、心与器彼此回应,情深意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