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藏的美感- 漫談陶瓷藝術的造型之美

涵藏的美感- 漫談陶瓷藝術的造型之美

 

曾肅良Dr. Tseng Su-Liang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 專任教授

台灣藝術行政與管理學會秘書長

曾任 蘇富比、家士得、宇珍拍賣顧問

 

一般人對於環繞在身邊的各種物象的人工造型,像是建築、器具等等,往往由於日常所見,並無法興起強烈的視覺感動與審美感情,但是經由具有藝術天分的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品,卻可以吸引人們的關注,引起人們的驚嘆。事實上,根據文化人類學家的研究,一般的實用器物,也具備驚人的藝術意匠,在年代愈早的器物上,愈能印證藝術起源於實用,人類實際上是在平日實用的器物上,不斷地實現他們愛美、審美與藝術創造的本能。

身為萬物之靈,人類有取用周遭物質,開創器物用具的能力,利用器物使得生活更為便利,從儲物、貯水、煮食、宗教等等功能,逐步發展到具有陳設、審美與裝飾的功能。

新石器時代陶器呈顯出單純的趣味

新石器時代的人類所製作的器物,雖然以實用為主,但是事實上,仔細觀察,遠從距離現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開始,人類所創造出來的器物,就已經具備審美的意涵,除了裝飾性的紋飾圖案之外,就屬器物的外觀所呈現出來的造型。其所展現出來的造型美感的意匠,絕不遜於現代第一流的藝術家。而且年代愈早的陶瓷器,由於其侷限於釉藥的尚未發明以及有限的工藝、窯爐技術,也沈浸在遠古純樸的氣氛之中,陶瓷工匠們往往將心力投注在器型的經營上,因此,在器物造型上呈顯出獨特、單純的趣味。

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文化,我們可以見到許多令人感動的例子,在在印證出愛美、審美與創造具有美感的事物是人類的本能。在甘肅、青海地區的半山文化與馬廠文化的大型罐子上,可以看到陶工如何細緻地形塑出飽滿的器型,他們利用渾圓的曲線,以小口、短頸、豐肩、收腰、小底的造型,營造出一種豐滿的造型,也給人一種穩重、樸拙、渾厚的美感(圖 1

在龍山文化陶器上,新石器時代的陶匠有意識地模仿鳥類的造型,塑造出稱做「規」的飲器或是炊煮器,長長的頸部,往上方刻意地拉長,尾端修整成一種尖狀,像是鳥喙的尖嘴造型,三足鼎立,器身渾圓豐滿,整體看來,動勢往上昇騰,像極了一隻作勢欲飛、引頸闊視而又對空長鳴的大鳥(圖2

唐代的瓷器造型以豐圓彰顯盛世氣象

六朝時期的雞首壺,是將動與靜,圓弧運動與直線運動結合起來的例子。整體看來,盤口、長頸與豐肩的器身,短突的雞首與繫紐,組合成一只平穩與均衡的造型。若我們深入仔細觀察造型曲線的變化,雞首壺從底部的內縮到豐肩,再由豐肩的曲線,向內壓縮成細頸,頸部也具備從寬到窄的曲線變化,最終在上端的盤口,開張成外張的動線,都是由不斷曲動的線條所連綴而成。而加上一段圓弧形狀的龍首手把,使得器物的穩定感覺,在拉長的頸部與龍首手把結合之後,更變成向上垂直升騰,直線運動的感覺,觀者的視覺動線被含住口沿狀似吸水的龍嘴帶動,引導從長頸往上,經過龍首手把,變成一條不斷循環的曲線運動,這些小小的創意,使得原本靜止不動的器物,霎時變得活潑生動起來(圖 3

唐代的瓷器藝術,在造型上以豐圓、敦厚與莊重為其最大特色,其所突顯出來的一派盛世氣象,在以圓弧為主軸的造型變化裡彰顯得淋漓盡致(圖4。宋代以文治聞名,士大夫為社會主流階級,對於文學藝術的雅好風尚遍及社會各階層,含蓄優雅、斯文淡雅的情趣成為審美的重心,因此,宋代瓷器以單色釉色為主,瓷器藝師在造型上追求簡約、修長、細緻的格調,表現出一種寧靜幽玄的韻味(圖5

陶瓷造型的變化,依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規律

審視陶瓷藝術的發展史,可以發現,陶瓷造型的變化規律大致上是依循著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早期的陶瓷在造型上以簡單取勝者居多,愈到後來,造型的變化愈是繁複,其中原因,在於實用功能的需求不斷增加,而且步入二十一世紀,陶瓷除了日常器用之外,在藝術性上的要求,比起前代都要強烈許多,陶瓷藝師必須在兼顧實用與審美需求之下不斷地推陳出新,因應每一個時代的需要去設計出各種不同的造型去符合所需。除此之外,技術的進步,更是推動造型不斷求新求變的原因,由於技術的精進,練土的技術、釉藥的配方、窯爐火溫的控制,在在顯示出現代的陶藝家能有更優質的材料,更先進的技術,更新穎的創意,去開創出更為多元的功能與更為複雜的陶瓷器型。

二十一世紀的陶瓷藝術已經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陶瓷藝術受到更多的關注,欣賞與收藏陶藝作品者日漸增多,陶瓷作品在做為玩賞、陳設與公共雕塑造景的趨勢之中,受到創新與獨特的觀念的激發,除了釉色的研發之外,就以造型上的日新月異,成果最為顯著。許多現代陶瓷作品,並不以華麗的釉彩取勝,而以簡單純淨的釉色,來彰顯外在的造型,一般而言,外在的釉色與彩飾愈是單純,就愈能吸引觀賞者聚焦在造型所散發出來的視覺美感。

 

王俠軍擅長以釉的純淨,襯托獨特的造型美感

 現代陶藝家大多數著重在造型的表現,以台灣的陶瓷藝術家為例,年輕的陶藝吳建福喜歡運用粗糙的質感與單純的釉色,來營造出自然的趣味,其所開發出來的造型以陳設或是雕塑作品為多,並沒有具備實用的功能。他的作品「生命如境」,以樸素的色彩,做出植物生發的芽狀造型,予人一種生命生發的感覺(圖6

而著名瓷器藝術家王俠軍的瓷器藝術則與吳建福不同,王俠軍刻意凸顯造型的豐富與獨特,正式創作的重點,他的作品強化了其做為收藏陶瓷的風格。在技術上,他不斷地挑戰新的技術,不斷地以探索與實驗的精神,開發出一種種新的造型。每一種新造型帶表一種新造型的誕生他喜歡以瑩潤的透明釉為基礎,而且多數的造型除了具有陳設、裝飾功能之外,也具備實用的功能。他擅長以透明釉的純淨無瑕來襯托獨特的造型美感。他開創出各種獨特的造型,所散發出來的一種隱含精確、秩序、含蓄與冷靜的美感,往往令人注目良久。而其中最為獨得的創意,在於他將中國古典造型加以組合,揉和了現代的造型概念,而他不斷地挑戰複雜器型的企圖,也使得其所設計出來的造型更為複雜,為了燒造出複雜細膩的造型與裝飾變化,必須在技術更為提升,不斷地想出新的技術來支持其造型的創新,這種藝術上的探索與冒險精神,使得王俠軍的作品在技術上不斷地推陳出新,展現出新的跨越與突破(圖 7

除此之外,王俠軍擅長在透光如玉的質感裡,變化出具有古典意涵的現代性造型,他不斷地推出各種別出心裁,兼具了美感、特色與實用功能的瓷器作品,造型的豐富、新奇與多變已經成為他獨具的風格,除了彰顯出他豐富的意匠之外,更使得他的作品成為收藏家蒐求的標的。

二十一世紀的陶瓷藝術家,在技術上,要比古代的藝術家提升許多,在創作觀念上,則擁有更新、更寬廣的視野,在市場上,則必須面對更為多元的需求,像是一般消費者使用性與功能性的需求,雅痞人士的身份彰顯,公共空間的美化以及公部門與私人收藏家挑剔的蒐藏眼光。因此,在造型的變化上,必須擁有更多的彈性與變化,我們從現代陶瓷藝術家的作品所呈現出來的造型變化的多元,可以得知這個趨勢。

以陶瓷藝術創作來說,造型是一件陶瓷器作品的靈魂,也是美感表現的重心,造型設計的優劣,可以突顯出一件陶瓷作品功能性的好壞,以及視覺上給人的美感,在此一瀰漫著極簡主義風格的新世紀,無可疑問地,純淨單純的釉色,充滿設計趣味的造型,將是此一世代陶瓷藝術的主流之一。

發表評論

請注意,評論需要在發布前獲得批准。

此網站已受到 reCaptcha 保護,且適用 Google 隱私政策以及服務條款

祥龍獻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