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白- 王俠軍 重啟中華瓷器高度,跨越1800年的鴻溝

講白 - 王俠軍

重啟中華瓷器高度,跨越1800年的鴻溝

瓷器自東漢末年逐漸成熟的民族工藝瓷器,1800 年以來曾經輝煌,但近 百年來的發展卻是遲緩而停滯。在追憶它偉大的前生之餘,其今生和來世,一直是橫亙眼前的命題,這心中糾結近三十年的僵局,終至知天命之年有機會嘗試突圍,希望為它的殞落,找尋新的出口。

今昔隨時空變遷,環境體驗和價值判準發生巨大的差異,從新石器時代陶瓷近八千年,鋪設新的想像,全面有形的拉出量化的落差,美學上它完美地映照著過往文人端莊的品味、園林優雅的精緻和宮庭華貴的雍容,建構多元無形的鴻溝。許多時下生活語境和都會思維所演化的意識,影響著藝術創作的精神和形式,瓷器本該隨之共舞幻化,不應徘徊在宋元明清懷古思情優雅的確幸而脫節的。

白瓷曾是瓷器高度的象徵,它是17世紀迷惑、困擾西方近 60 年的品種然而在揭開它製作的謎底後,才有後來歐洲幾個知名百年品牌的誕生,而直起直追,並後來居上。這「白金」也就成為我的挑戰課題,嘗試不再藉色彩圖案筆觸來述說另類的 自信。色澤、光影、結構和層次讓「大白若辱」「虛室生白」的白,有了形而上及 形而下人文的喻意和遼闊的情懷,於是寓「道」於器,嘗試擺脫僅止於「花瓶」的 意念,胸懷期許為器皿八千年的傳統,接上屬於民國後的沿革。 然而,瓷土高溫燒結時,其密質化及玻璃化過程,產生巨大收縮龜裂,及軟化變形的物理特性,讓它很難在形制上做根本的大改造。因此在氣韻上,只能藉表面肌理 或色彩做有限裝扮的改變。圓筒狀單純的封閉造型,就成為它難以跨出的架構,其 美麗也只能在古雅的風情重複打轉,而限制了美的擴張。我這番不明究裏,所進行 瓷器形式束縛的解套,當然艱辛,畢竟這是 1800 年的高牆障礙,但終究有所突破,十分幸運也感恩。

 

站相之道,自信展現君子風範

初期,以倫理規矩所謂「站有站相」之「站相」,做為民族工藝振興想望的激勵符碼,其再起的意象,有形有勢有態度,也有別於原本安然靜態蹲坐的瓷器構成,開始以昂 然險雄和積極主動的氣韻和結構,呼應時下都市的肌理脈動並尋找概念上的文本。

而在工藝挑戰研發過程中,感染傳統瓷器形制所缺少的知性美感和堅毅光影,即將現場模具剛性俐落、明快簡捷的幾何語意,融入原本只有感性和柔美的瓷海中,也讓白 更具明度地釋放,同時映照都會昂然的崢嶸。於是調整「站相」造型中「道」的關懐視角,在剛柔厚薄大小寬狹的對峙下,增加殿堂氣派的曠達和文人風骨的豪情,為器打造開誠佈公坦蕩蕩的自得,那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君子風範,讓抽象禮教普世而雋永之美,有著純敬自信的堂堂姿態。

而在瓷土減少龜裂變形的工藝有所掌握後,也進行生活器物的創作,即於功能和美麗 之餘,帶入更多情趣和品味的著墨,期許落實真能促進五感活絡的生活況味和美學體 驗的歡喜平台,藉器物感受生活的感人細節,也讓環境氣質和物件語調,進行共生共 榮的和諧對話。

Leave a comment

Please note, comments need to be approved before they are published.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hCaptcha and the hCaptcha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Happy Mother's Day!